第46章 酒还没酿,先闻到了“美人计”的味儿

夜风裹着稻谷的清香掠过杏花村口,祠堂前那面“晚晴露·疗养专供”的旗帜在月光下猎猎作响。

三县贯通的第一夜,灯火未熄。

苏晚晴独坐谷仓,油灯昏黄,映得她眉眼沉静如水。

脚边堆满竹册,一袋袋干粮码放整齐,麻布封口上墨字清晰:存粮千三百二十石。

她指尖轻敲桌面,心却悬在半空。

鲜果能救人,也能毁人。

她太清楚了——如今“订疗计划”如火如荼,百姓争抢一篮“晚晴露”,赵元禄之流便散谣诋毁;若哪日她无法供果,信用崩塌只在一夜之间。

更可怕的是,嫁接苗已传开,仿种者渐多,再不另辟蹊径,辛苦建起的信任网,终将被低价倾轧碾成齑粉。

“必须跳出去。”她提笔蘸墨,在新纸页上写下一行字:开酒坊,制红曲,走高端避模仿。

笔锋顿住,她眸光微闪。

红曲酿酒,古法失传已久。

其色如琥珀,其香透骨,温而不烈,久藏愈醇,最宜入药佐膳。

若以“晚晴露”桃汁为引,辅以古法三温酿工艺,不仅能延长保存期,更能拔高价值十倍不止。

普通人喝不起鲜果,却或许能饮得起一杯“清醴”。

而且——这技术复杂,非一日可学,能筑起真正的壁垒。

她吹干墨迹,唇角微扬:“那就,从唐代失传的《琥珀清醴方》开始。”

第二日清晨,鸡鸣未歇,阿牛、春桃、桃姑等人已被召至院中。

苏晚晴立于石阶之上,手中展开一张泛黄手稿,声音清越:

“今日起,筹建‘云书记’酒坊——首酿唐代失传名酒,琥珀清醴。凡参与之人,工钱翻倍,学会全程技艺者,另赐田半亩。”

众人哗然。

“‘云书记’?是……谢郎中取的名字?”有人小声问。

苏晚晴没答,只淡淡一笑:“他记账的本事,全村第一。”

话音落下,山风穿林,似有低笑掠过屋檐。

消息如长了翅膀,不到半日便飞进县城徐家大院。

当夜,徐文远书房烛火通明。

案上摊着一份密报,墨迹犹湿:“苏氏拟酿古酒,名曰‘琥珀清醴’,或涉‘红曲三温酿’遗法。”

一名黑衣人跪伏在地:“此术千年未现,若为其所得,酒行必乱。老爷当早断其根。”

徐文远抚须冷笑:“区区村妇,也敢窥天工之秘?派人去,要么夺方,要么毁人。”

第三日午时,阳光正烈。

院门忽响,两道纤影立于门外。

一人素衣荆钗,姿容秀美,眼波流转间似有烟霞笼雾;身后婢女低头跟随,双手紧攥布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