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2章 皇上吃酱不吃瓜

秋蝉慌忙上前拍背,却被他抬手制止。

良久,他才缓过气,声音沙哑:“她……知道了?”

“谁?”秋蝉不敢多问。

谢云书没有回答。

他闭了闭眼,忽而转身走入暗室,从梁上取出一只蒙尘木匣。

打开后,是一只旧得发黑的木勺,边缘已被岁月磨得圆润光滑。

他指尖轻抚勺柄,嗓音低得几不可闻:“母亲生前最爱这口咸鲜……每逢秋收,必亲手做一坛酱,蘸着新蒸的黍米给我下书……她说,味道最识人心。”

他说着,竟露出一丝近乎脆弱的笑意:“若她在,必会亲手做一坛,送给那位陛下尝尝。”

苏晚晴不知何时已立于门外,静静听着。

她没说话,只是默默接过那只木勺,凝视良久,然后唤来陶三爷:“将这勺的纹样,刻于最新一批贡品瓮盖内侧,每一坛都要有。”

“是。”老窑匠郑重接下,眼中泛起微光。

三日后,贡车启程北上。

漆黑的夜幕下,车队披星而行,十七口特制陶瓮稳置其中,每一坛都封泥加盖,印着“信义”朱记,瓮盖内侧,一道浅浅勺痕悄然隐现。

与此同时,京城某处密宅。

裴御史拆开一封火漆密函,脸色骤变。

他提笔疾书,遣心腹快马南下,仅留八字:

“事起于味,势已难控。速备后策。”

而在皇宫深处,皇帝正翻阅一份陈年奏报的摹本。

《北境粮道图》四个字,在烛火下泛着冷光。

他的指尖,缓缓落在地图一角标注的“九曲渠”上。

眉心微蹙。第七十五章 风起于味

京城飞鹞掠过千山万水,羽翼带风,直扑江南。

当那封朱批圣旨由驿马疾驰送至杏花村口时,晚晴工坊外已聚满了百姓。

柳掌柜亲自迎出三里,手捧黄绢如捧日月。

围观者窃语纷纷:“听说连皇上都为咱们的酱动了筷?”“免税?这可是商贾梦寐以求的恩典!”

小主,

可此时的谢云书,却独坐东厢小院,手中握着一封密信,指节泛白。

裴御史那八个字——“事起于味,势已难控”——像一把钝刀,在他心上反复磨刮。

而更让他脊背发凉的是后续传来的消息:皇帝命兵部重查“九曲渠事件”,并召见当年幸存老兵代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