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6章 月下盟约,我们才是天命

夜色如墨,慈恩园内灯火通明。

苏晚晴站在新立的石碑前,指尖轻轻抚过“技归天下,利归苍生”八个大字。

碑文尚未完全干透,裴御史那一笔铁画银钩却已如刀刻斧凿般深嵌入石——落款处,“旧守陵卫执笔”六字赫然在目,像一道无声的战书,撕开了朝廷二十年来的沉默禁忌。

她没说话,只是抬头望了望天。

今夜无星,唯有一弯残月悬于宫墙之上,清冷地照着这片刚被赐予自由的土地。

明日便是“惠民技坊”开坛首日,百瓮母曲已备齐,每一瓮都封存着“信义酱”的灵魂。

这不是生意,是火种。

她要让这股来自泥土、救过人命的味道,燎原于山河之间。

可她知道,这一夜,不会太平。

果然,子时刚过,秋蝉便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后院柴房。

她仍是那副哑婢模样,布裙洗得发白,手里却紧紧攥着一封用油纸裹好的密信。

苏晚晴接过,拆开只扫一眼,瞳孔骤缩。

——边军疫病并非天灾,而是有人在水源中投毒,诱发寒痢;而太医院迟迟不报解方,是因为摄政王亲信把持药典司,压下了所有与“益生曲”相关的记录。

她的手慢慢握紧了信纸。

原来谢云书梦里那些断续的呓语,不只是创伤后的回响,更是被掩埋的真相碎片。

她猛地转身,走向发酵窖室。

阿兰还在那里守着新培的“抗寒酵母”,烛光下,那女子正小心翼翼将菌种分装进陶盒,脸上带着近乎虔诚的专注。

“成了?”苏晚晴低声问。

阿兰点头,声音压得极低:“活性稳定,零下十度仍能发酵。北方冬酿效率至少提升五倍。”

“好。”她眸光一凛,“立刻上报工部备案,并抄送三省六部,附《北方粮酒增产推演表》。”

“坊主,”阿兰犹豫,“酒商联合会刚刚派人来,带了十万两银票,说只要秘方……”

“我说过了。”苏晚晴打断她,语气如铁,“此技只授官府,不卖私门。他们若真想学,就派学徒来夜学班,从识字开始。”

话音未落,门外忽有风动。

一道黑影掠过屋檐,落地无声。

苏晚晴眼神一凝,却没有惊呼。

她认得那步法——轻若落叶,却暗合兵阵踏位之律。

是谢云书。

他来了。

破庙荒废多年,蛛网垂梁,香炉倾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