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86章 一场精心安排的“学术讲座”

掌声响了起来,起初稀稀拉拉,随即变得热烈。

法学院院办主任红光满面地结束了他冗长而热情的介绍,将舞台完全交给了陈默。

陈默走到讲台中央,没有急着开口。他调整了一下麦克风的高度,这个简单的动作让整个阶梯教室的嘈杂声迅速平息下来。三百多双年轻而锐利的眼睛,像三百多盏探照灯,齐刷刷地聚焦在他身上。

他的目光在台下缓缓扫过,最终,与第三排那个坐得笔直的年轻人,再次短暂交汇。

吴泽的眼神里没有崇拜,只有审视。像一个严谨的工匠,在评判一件即将展示的作品,看它究竟是金玉其外,还是内有乾坤。

“谢谢主任的介绍,也谢谢各位同学在周五的下午,愿意把宝贵的时间交给我。”陈默开口,声音通过扩音器传遍整个教室,清朗而沉稳,没有半分官腔。

“今天,我们不谈政策,不谈理论。我想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,一个发生在大洋彼岸的,关于一只血手套的故事。”

台下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。学生们显然没想到,这位来自省委的干部,开场白竟是着名的“辛普森案”。这比他们预想的任何《关于XX的几点思考》要有趣得多。

吴泽原本审视的目光中,也透出了一丝意外,他握着钢笔的手,不自觉地调整了一下姿势。

“我们都知道,辛普森案的证据链,几乎是完美的。但在铁证面前,他的律师只用了一句话,就撬动了整个天平。”陈默的语速不快,像一个高明的说书人,在关键处留下了足够的空白。

“‘If it doesnt fit, you must acquit.’如果手套戴不上,你们就必须判他无罪。”

“这句话,在很多人看来,是放跑恶魔的咒语,是法律的耻辱。但今天,我想请大家换一个角度思考。”陈默的目光再次投向吴泽的方向,“这句话,恰恰是法律最伟大的地方。它扞卫的,不是辛普森这个人,而是一个我们称之为‘程序正义’的东西。”

吴泽的眼睛亮了。他几乎是下意识地挺直了腰背,手中的钢笔终于在笔记本上落下了第一笔。

“程序正义,就像一道堤坝。”陈默的声音开始带上一种力量,“它存在的意义,不是为了保证每一次都能抓住罪犯,而是为了保证,权力的洪水,永远不会淹没任何一个无辜者的家园。哪怕代价是,可能放过十个真正的坏人。因为,一旦堤坝决口,被淹没的,将是所有人。”

台下,许多学生用力地点着头。这番话,精准地击中了他们这些法学精英内心深处最引以为傲的信念。

吴泽奋笔疾书,笔记本上,陈默的这句“堤坝论”被他重重地画上了下划线。